“管子又焊歪了!”老李蹲在溝槽邊,看著剛焊好的pe管接口冒出細小的氣泡,心里直打鼓。工期緊、人手新,操作不規范就像定時炸彈,一旦爆管,返工成本比材料費還貴。想把隱患扼殺在搖籃?先把這5個培訓重點刻進施工隊的骨子里。
一、材料進場先“體檢”
別把管子當柴火堆。培訓第一步,讓工人養成“先驗后搬”的習慣。查看外壁是否光滑無劃痕,用卡尺測壁厚,用酒精擦端口去氧化層,再核對壓力等級與SDR值。把不合格管子當場貼紅簽,拍照存檔,誰簽字誰負責,杜絕“帶病上崗”。
二、焊接溫度用“手賬”記錄
PE管怕熱又怕冷。培訓現場發一本“焊接手賬”,每焊一道口,記錄環境溫度、焊機型號、加熱板溫度、吸熱時間與冷卻時間。用紅外測溫槍現場抽檢,發現溫度偏差±5℃立即停焊。讓工人親手寫一次,比聽十次課更記得住。
三、溝槽回填分“三層”
“一次埋死”最害人。培訓時把溝槽剖面畫成漫畫:底層10cm細沙“枕”著管子,兩側人工回填20cm細土,用木質夯板輕夯,再上機械回填。每層留照片、簽字、測標高,像做蛋糕一樣分層,既防石頭硌管,又防沉降拉裂焊口。
四、壓力試驗“雙保險”
水壓不夠,氣體來湊。培訓強調:先用水壓1.5倍設計壓力穩壓1小時,壓降≤0.05MPa為合格;再通壓縮空氣0.6MPa,用肥皂水刷焊口,無氣泡才算過關。把壓力表讀數拍視頻發群里,甲方、監理、施工三方同框,誰也別想改數據。
五、安全文明“每日清”
工地亂,事故來。培訓最后十分鐘,讓工人自己拍“最不雅角落”,然后限時30分鐘清理。管口封蓋、余料歸堆、機具斷電,拍對比照上傳。連續三天達標,班組獎一箱礦泉水;不達標,晚上加練“安全操”,讓汗水代替罰款。
結課那天,老李把焊機溫度貼撕下,貼在筆記本首頁:“溫度控得好,管子不會跑。”培訓不是走過場,而是把錯誤動作練成條件反射。下次再聽到“施工人員操作不規范”,就把這5張漫畫甩給他,讓標準成為習慣,讓習慣成為安全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