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現場常遇到這樣的事:CPVC電力管已經承插到位,一測間隙,單側竟有2~3 mm,遠超規范0.4~1.0 mm。返工?工期不允許;放任?運行后滲水、放電,隱患更大。下面把“不拆管、不返工”的密封填充與補救流程一次講透,照著做,30分鐘就能讓接口恢復1.0 MPa內壓,零滲漏。
一、先判“癥”——間隙到底超了多少
1. 用0.05 mm塞尺繞口一周,記錄最大插入深度;若≥1.5 mm,即視為“過大”。
2. 再看“偏心值”:用卡規在0°、90°、180°、270°四點測量,差值>0.8 mm,說明管子橢圓或插入角度偏移,需先校正再密封,否則再貴的膠也白搭。
二、選“藥”——三種材料組合,成本最低
1. 二次密封膠圈:邵氏A 65±3,耐溫-10 ℃~105 ℃,壓縮永久變形
2. 定向灌漿料:CPVC同材質微細粉+20%氯丁膠乳,5分鐘初凝,收縮率0.02%,與管材線膨脹系數一致,避免“冷熱脫殼”。
3. 表面速干膠:氰基丙烯酸酯改性型,3秒定位,用于臨時固定膠圈,防止灌漿時移位。
三、上“手”——五步操作,一人也能完成
步驟1 清潔:酒精濕巾+無纖維布,把承口內側、插口外側雙向往返擦3次,肉眼無灰、手指無油為止。
步驟2 預裝膠圈:把二次密封膠圈先套在插口“波谷”位置,膠圈唇口朝承口方向,再用速干膠點3個小膠點固定,防止滑移。
步驟3 定向灌漿:用250 ml塑料注漿壺,嘴部剪30°斜口,沿承口與膠圈形成的“V”槽緩慢注入,看到膠乳從對面溢出即停;每口耗料約35 g,20秒完成。
步驟4 二次插入:趁灌漿料未初凝,把管子再次推入至承口根部,聽到“咔”一聲說明膠圈唇邊已翻轉到位;用橡皮錘輕敲管身,排除殘余氣泡。
步驟5 養護:夏季自然靜置10分鐘,冬季用熱風槍距接口30 cm環向加熱1分鐘,表面溫度控制在45 ℃以內,加速交聯;隨后即可回填,無需等待24小時。
四、檢“果”——現場閉水1分鐘見效
用自制堵頭+手壓泵,打0.1 MPa氣壓,保壓1分鐘,壓力表不降即為合格;再升壓至0.5 MPa,穩壓5分鐘,無氣泡滲出即可交付。若仍滲漏,90%是膠圈翻轉不到位,拔出重灌一次即可,材料可重復利用,無浪費。
五、防“再犯”——三句口訣留給下一班
“插前量橢圓,膠圈選加寬;灌漿不過量,二次推進滿;回填先細砂,30 cm再振實。”照此執行,承插間隙再大,也能一次鎖死,后續50年免維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