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最怕什么?試水當天,接頭滴滴答答。老師傅一句“可能假焊了”,就能讓所有人頭皮發麻。熱熔對接看似簡單,實則“假焊”隱蔽性極高:外表有翻邊,內部卻沒熔成一體,時間一久,高壓、水錘、溫差輪番上陣,接頭瞬間爆開。今天把話挑明,給你3個能當場判斷的鑒別方法,再附4條預防技巧,照著做,假焊率直接降到千分之一。
一、假焊的3個現場鑒別法
1. 翻邊“雙眼皮”法
正常翻邊應是一條圓潤、對稱的“單眼皮”。若出現兩條平行棱線,像割了雙眼皮,說明熔接壓力不足或端面溫度不均,只有表皮熔了,芯層仍是“生料”。用指甲沿翻邊根部摳,若能整張撕起,基本可判定假焊。
2. 180°彎折法
焊口冷卻到環境溫度后,取距翻邊2 cm處,雙手把管材往相反方向折到180°。真焊口只會發白,不會斷;假焊口沿熔接縫齊刷刷裂開,斷面光滑像瓷片,毫無拉絲感。注意:DN≤63 mm的管子可手工彎折,更大口徑需用輔助夾具,避免誤判。
3. 聲音辨“生熟”法
用φ10 mm的鋼珠,從30 cm高度自由落在焊口翻邊根部。真焊聲音清脆帶金屬感,假焊聲音沉悶發“噗”,類似敲空心磚。原理是未熔合區形成微小空腔,聲波衰減快。現場嘈雜時,可把耳朵貼在管壁,震動感差異更明顯。
二、假焊的4條預防技巧
1. 端面“三無一平”

銑削后必須做到:無油污、無氧化皮、無水分,端面垂直度≤0.5 mm。現場常用“名片法”快速檢測:把名片對折,插入兩管端之間,四周無縫隙即為合格。
2. 溫度“雙保險”
加熱板溫度設為210±5 ℃,但環境溫度低于5 ℃時,先給管端裹上電熱毯預熱2 min,防止表面驟冷形成“冷皮”。同時每卷焊機配紅外測溫槍,每焊口必測,超差立即停焊。
3. 壓力“三階段”
拖動壓力+對接壓力+冷卻壓力,必須分階段顯示。很多師傅圖省事,一步壓到底,結果把熔融料全擠出去,形成“虛焊”。正確做法是:拖動壓力清零后,再施加0.15 MPa對接壓力,保持5倍壁厚秒數,進入冷卻階段仍保持0.08 MPa,讓分子鏈充分纏結。
4. 條碼“身份證”
現在全自動焊機可打印帶時間、溫度、壓力、管徑的條碼貼紙,貼在焊口旁。試水若出問題,掃碼就能回溯,哪一步參數異常一目了然,杜絕人為篡改記錄。
三、常見誤區提醒
誤區1:翻邊越大越牢
真相:翻邊過大說明吸熱時間太長,熔融料被擠出過多,有效熔區反而變薄,更易脆斷。
誤區2:冷卻用水淋更快
真相:PE結晶需緩慢降溫,水淋導致內外溫差大,內部殘留應力集中,24小時后就會出現微裂紋。
誤區3:焊口打磨更美觀
真相:打磨會削掉翻邊根部檢測區,后續無法做彎折法復檢,等于銷毀證據。
四、結尾一句話
熱熔對接不是“烤一烤、壓一壓”那么簡單,把3個鑒別法寫進班組交底,把4條預防技巧做成口袋卡片,假焊自然無處藏身。焊口一次合格,返工歸零,才是真省錢、真省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