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才通水兩年,管子怎么鼓包、扭曲,甚至卡死閥門?”不少農戶、小型自建房業主把問題歸咎于pe管質量,卻忽視了一個事實:PE自來水管的設計壽命本可達50年,真正讓它提前“退休”的,90%是施工環節的細節失守。下面把最容易被省略、卻最致命的五個動作拆開講,照做就能讓管子多穩用三十年。
一、熱熔溫度“看天吃飯”——接口最先鼓包
PE管靠熱熔對接,理想溫度210±10℃。可工地常犯兩錯:
1. 冬天不升溫,夏天不調低,導致實際熔溫上下浮動30℃,接口處分子鏈融合不足,通水后內外壓力一夾擊,先鼓包再扭曲;
2. 用明火或老舊焊機,溫度顯示失準,看似翻邊漂亮,內部卻已“虛焊”。
正確做法:每天開工前做焊口剝離試驗,翻邊對稱、無氣孔才算過關;冬季環境溫度低于5℃時,加熱板溫度上調5~8℃,并延長吸熱時間10%。
二、回填深度“省土方”——管子被車輪壓扁
鄉村道路常用小型壓路機,輪壓約12噸。PE管若覆土<0.8米,管頂直接受集中荷載,兩年就會被壓成“鴨蛋”。
規范要求:車行道下覆土≥1.0米,非車行道≥0.6米;若條件受限,加設5cm厚砂墊層+20cm混凝土蓋板,分散荷載。回填土須用細砂或粒徑<20mm的碎土,分層夯實,每層厚度≤15cm,避免石塊棱角頂傷管壁。

三、支墩間距“圖省事”——熱脹冷縮把管子拉彎
PE管線膨脹系數是鋼管的10倍,1公里可伸縮10米。若按鋼管習慣每6米設一個鋼支架,管子會在通熱水或夏季高溫時“蛇形”拱起,最終固定件被連根拔起。
正確做法:直管段每30~40米設一個“π”型伸縮彎,或用滑動支墩允許軸向位移;閥門、三通等管件1米內必設混凝土支墩,防止內壓推力把配件頂脫。
四、暴曬存放“裸管進場”——紫外線提前老化
PE管原料雖含炭黑,但裸管在工地曬三個月,表面即出現微裂紋,后續埋地后裂紋擴展,通水加壓就爆管。
正確做法:到場后搭簡易遮陽棚,管端封口,避免泥沙進入;若存放超兩周,用不透明篷布全覆蓋,堆放高度≤1.5米,防止下層管變形。
五、水壓試驗“走過場”——小漏不補成大漏
有人通水前只打0.3MPa,十分鐘無壓降就簽字,其實0.3MPa僅相當于3公斤,無法檢驗接口真實強度。
規范要求: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.5倍,且≥0.8MPa,穩壓1小時,壓降≤0.05MPa;隨后補壓至試驗壓力,再穩壓15分鐘無滲漏,方可回填。發現漏點必須切除重做,禁止用膠帶或熱熔膠“點補”。
把以上五處細節寫進施工交底單,讓工人按節點簽字驗收,PE自來水管就能安穩跑滿50年,不再“幾年就變形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