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里收工,最怕業主群里一句“地面怎么鼓包又下沉?”塑料管道埋好了,回填卻翻車,問題幾乎都在最后一步。別急著返工,先把下面三件事做到位,地面想不平都難。
一、分層回填,壓實度一次達標
把開挖的土直接一股腦推回去,看似省時,實則給沉降埋雷。正確做法是每30cm一層,人工配合小型夯機逐層碾壓;管道兩側50cm范圍內用中粗砂或級配碎石,既保護管壁又讓力均勻傳遞。壓實度≥90%時,用鋼釬插檢,無明顯下陷才算過關。
二、材料配比,讓“軟土”變“硬床”
原土如果含泥量高、含水率大,就算壓十遍也照舊彈簧。現場簡單判斷:手捏成團、輕碰即散,說明含水剛好;捏成泥巴,必須摻入4:6的碎石屑或爐渣,吸濕又骨架。頂部20cm準備做硬化面的,再鋪一層5cm厚C20混凝土封閉,阻斷雨水滲透,后期不空鼓。

三、后期養護,給地面一個“緩沖期”
壓完最后一層,別急著鋪地磚。用土工布或彩條布覆蓋,每天灑水一次,讓回填土緩慢收縮、應力釋放;七天后再做找平層,能減少80%的反射裂縫。如果面層是瀝青或草坪,建議加裝一層玻纖格柵,分散車輛荷載,三年以內沉降不超過5mm。
記住:塑料管道本身不會變形,真正讓它“看起來出問題”的是回填。分層壓實、調好材料、耐心養護,三步到位,第二天業主路過只會說一句:“地面挺平,干得漂亮!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