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一開工,最怕管材先掉鏈子。PE拖拉管一旦埋下去,再扒開就是天價。想避開劣質管,其實只需帶齊眼睛、卷尺和三分鐘,把下面三步做完,基本就能讓“李鬼”現形。
第一步,先“看臉”。優質PE拖拉管表面像啞光瓷,色澤均勻,沒有麻點、色條或明顯劃痕;切口光滑無屑,內壁無塌陷。若管壁出現魚鱗紋、發黃或局部泛白,多半是回料摻得太多,韌性已經打折。順手掰一小塊邊角,優質料對折后只發白不斷,劣質料一折就“咔嚓”斷成兩截,聲音脆得刺耳。
第二步,量“三圍”。用0.02mm精度的游標卡尺,隨機抽三根管,每根測上、中、下三個截面,每個截面測互相垂直的兩組壁厚。國標PE100級SDR17的160mm管,壁厚應為9.5mm,允許偏差+0.6mm。實測值若出現負公差,或者同截面壁厚差超過0.5mm,說明模具溫度或冷卻系統失控,后期拖拉極易拉扁、拉裂。別忘再測外徑,橢圓度超過1.5%的,頂進時卡鉆風險翻倍。
第三步,做“體檢”。現場沒帶靜液壓機也別慌,用簡易的“80℃熱水+5MPa手壓泵”就能做快速篩選:截20cm短樣,兩端封死后灌滿熱水,加壓至5倍使用壓力,保持30分鐘。優質管僅微鼓不變形,劣質管接縫處先冒汗,接著整段癱軟,像面條一樣彎下去。若條件允許,再抽一組樣送實驗室做8760h靜液壓試驗,結果≥11.2MPa才算拿到“畢業證”。
三步走完,把數據寫進驗收單,讓供貨方現場簽字。誰都不敢把“問題管”再往你車上裝。記住,PE拖拉管不是一次性買賣,它是地下30年的“血管”,檢測省下的每一分鐘,都是未來省下的幾十萬。
.jpg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