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到零下,管子就脆,拉一段裂一段。”這是不少市政班組在冬日頂管作業里最頭疼的吐槽。PE拖拉管本身柔韌性好,可低溫會讓分子鏈“僵硬”,拉力稍大就出現銀紋,隨后脆裂;再加上設備啟動時金屬部件冷縮,回拖力瞬間飆升,斷管、漏水、返工成了常態。想把事故率降到零,必須把“設備預熱”與“管材保護”同時做到位,以下方案已在華北、東北多個工地驗證,可直接復制。
一、設備預熱:讓機器先“熱身”,再談頂力
1. 液壓油預熱
凌晨開機前,用加熱帶把油箱纏繞兩圈,溫度探頭盯緊35 ℃。油溫每升高10 ℃,黏度下降一半,泵送效率提升15%,頂力曲線平穩,不會出現“鋸齒”峰值。
2. 鉆桿恒溫
把保溫棉套提前一晚套在鉆桿架上,施工前再用熱風機對內腔吹20 min,桿體溫度達到10 ℃以上,金屬與pe管溫差縮小,回拖時因冷縮造成的額外拉伸力可減少30%。
3. 預熱節奏
切勿“急升溫”;分三段階梯加熱,每段間隔5 min,讓金屬熱應力緩慢釋放,避免鉆桿“熱爆”。
二、管材保護:給PE管穿“羽絨服”
1. 現場“小溫室”
用雙層保溫篷布搭設0.6 m高的移動暖棚,底部鋪電熱毯,棚內溫度保持在8 ℃左右,管材隨用隨取,杜絕“露天過夜”。
2. 管口即時封堵
切斷后立刻用保溫帽封口,防止冷空氣對流造成內外溫差,出現“內應力圈”,拉管時從管口先裂。
3. 加熱槍“點溫”
牽引前,用紅外測溫槍掃描管壁,低于5 ℃的部位,用加熱槍螺旋式移動,溫升至15 ℃即可,禁止局部過熱導致氧化發黏。
4. 潤滑劑“升溫稀釋”
膨潤土與潤滑劑攪拌池同樣加電熱棒,維持漿液15 ℃,低溫下黏度升高會增大拖管阻力,升溫后摩擦系數可降20%。
5. 余管回庫
當日未用完的管材,先纏3 cm厚橡塑保溫棉,再覆反光膜,入庫溫度保持5 ℃以上,次日施工前復測,杜絕“二次受凍”。
三、施工節奏:把“低溫窗口”切成小段
1. 分節回拖
單段長度控制在80 m以內,減少一次性拉伸量;每拖完一節,暫停10 min,讓管體應力松弛。
2. 拉力監控
在機頭與尾端各裝一枚無線拉力計,數據回傳手機,超過設計值80%立即降速,寧可慢,不可斷。
3. 時間窗口
避開凌晨最低溫,把拉管時段鎖定在9:30—15:30,利用日間自然溫升,降低額外能耗。
四、常見誤區提醒
× 用火烤管:明火溫度不可控,表面熔融后強度反而下降。
× 熱水澆淋:水膜會瞬間冷卻,溫差更大,微裂紋更多。
× 盲目加大壁厚:SDR11換成SDR9,低溫脆性改善有限,卻增加成本與拖力,得不償失。
五、驗收 checklist
□ 設備預熱記錄表(油溫、桿溫、環境溫度)
□ 管體溫度抽檢記錄(每百米不少于3點)
□ 拉力曲線圖(全程無突變峰值)
□ 外觀復檢(無銀紋、無壓痕、無發白)
全部打鉤方可回填,任何一項漏項,冬季凍脹后仍可能爆管。
結語
低溫PE拖拉管頂管并非“禁區”,只要讓設備先“暖”起來、讓管材始終“住”在溫室里,就能把脆裂風險壓到最低。按上面步驟執行,去年長春某項目-18 ℃環境下一次性回拖420 m,零返工、零滲漏,甲方直接把下一標段也打包給你。冬天不停工,才是真的競爭力。
.jpg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