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啪——”一聲脆響,小區庭院里剛運行兩年的PE燃氣管像被刀劃開,指頭寬的裂縫里噴出刺鼻燃氣。搶修隊趕到后,裂縫內壁布滿密密麻麻的蟻咬凹坑,像被砂紙打磨過。經鑒定,罪魁禍首是臺灣乳白蟻。這不是孤例,近五年南方多地均出現類似事故,蟻類已成為埋地PE燃氣管的“隱形殺手”。
一、典型案例回顧
1. 華南某小區:管徑de110、SDR11的PE100管,覆土僅30 cm,下方為腐殖質豐富的花壇。兩年后局部漏氣,開挖發現白蟻沿管壁筑巢,管道剩余壁厚不足1 mm。
2. 華東工業園:de200主管穿越綠化帶,接口電熔套筒被白蟻啃穿,造成停氣14小時,直接損失超120萬元。
3. 西南城中村:村民私接de63支管,包裹在泡沫保溫層內,白蟻把保溫層與管壁同時咬穿,燃氣滲入下水道,遇明火爆炸,致3人受傷。
二、蟻類為何偏愛pe管
PE表面硬度低(邵氏D 60左右),白蟻上顎硬度可達邵氏D 80,輕松啃咬;
PE分子鏈中的甲基、羰基基團釋放類似木材揮發物,吸引白蟻;
管道運行溫度20~40 ℃,為白蟻提供“恒溫床”;
接口、彎頭、劃痕處應力集中,白蟻優先選擇這些區域作為入侵點。
三、侵蝕過程三階段
階段1:偵察——工蟻沿土壤濕度梯度找到管道;
階段2:開槽——兵蟻守衛,工蟻在管壁磨出1~3 mm深的“U”型槽,作為運輸通道;
階段3:穿孔——當剩余壁厚低于設計最小值0.8倍時,燃氣瞬間沖破薄弱點,形成泄漏。
四、三大防護技術
1. 防蟻專用涂層
在擠出成型后在線涂覆一層改性聚酰胺粉末,厚度0.4 mm,表面硬度提升至邵氏D 85,白蟻咬合阻力增加3倍;同時添加0.5%伊維菌素微膠囊,白蟻接觸后神經系統阻斷,24小時內死亡。實驗室加速侵蝕試驗顯示,涂層試樣90天無咬痕,而空白組壁厚損失達38%。
2. 物理隔離
管道底部鋪設10 cm厚、粒徑5~10 mm的碎石-砂墊層,再包裹0.5 mm不銹鋼網(孔徑1.5 mm),形成“硬-疏”雙層屏障。現場對比段監測三年,隔離區蟻巢密度為0,對照區達12巢/10 m。
3. 化學驅避
回填土中均勻拌入0.1%聯苯菊酯微膠囊,藥效持續8~10年;或在管頂5 cm處鋪設1 cm厚膨潤土-辣椒素復合帶,遇潮持續釋放刺激性氣體,使白蟻回避。須注意藥劑不與飲用水管道交叉,施工后土壤浸出液濃度低于0.02 mg/L,滿足環保要求。
五、施工與運維要點
溝槽回填前,用CCTV巡檢確認涂層無劃傷;
每500 m設置防蟻監測盒,內置松木誘餌,年度檢查時若發現白蟻,立即局部補藥;
對已運行但未防護的管線,可采用“定向鉆+防蟻套管”非開挖修復,減少道路開挖;
建立GIS檔案,將蟻情、土壤濕度、維修記錄一并納入大數據平臺,實現風險可視化。
六、結語
蟻類侵蝕不像第三方破壞那樣瞬間發生,卻像“慢性毒藥”,在看不見的地方蠶食城市燃氣安全。通過“硬涂層+物理網+化學墻”三位一體防護,可將PE燃氣管使用壽命從15年延長到30年以上,讓白蟻無處下口,讓燃氣安全“隱形”守護千家萬戶。

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