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剛裝好的pe管,開水龍頭水流像打擺子,一會兒大一會兒小。”不少業主以為管子質量有問題,其實真兇藏在施工細節里。把工地翻個遍,90%的水壓不穩都能在下面5個坑里找到答案。
1. 熱熔溫度“看心情”
PE管熔接時,焊機溫度必須穩定在210±10℃。老師傅憑手感調溫,冬天低、夏天高,接口看似平整,內部卻出現“冷縫”。通水后,冷縫處形成節流,水壓瞬間掉檔。用紅外測溫槍每道焊口留檔,誰手抖誰返工,問題立刻少一半。
2. 支架間距“省料”
為了省支架,有人把1.2米的間距偷偷拉到1.8米。PE管自重加上水重,中間下垂成“U”形,高處積氣、低處積水,空氣段像彈簧,一開龍頭先噴氣再噴水,水壓自然忽大忽小。按管徑S5級2.0米、S4級1.5米的國標間距加支架,下垂不超過3mm,水流立刻變穩。
3. 排氣閥“被遺忘”
PE管比鋼管彈性大,容易裹氣。爬坡段、拐角處不裝自動排氣閥,空氣被水流推到末端,用戶打開龍頭先“噗”一聲,再“嘩”一陣,水壓表上下跳。記住:每上升6米或水平每800米必加一個1/2″排氣閥,讓空氣有出口,水壓才能坐電梯而不是過山車。

4. 回填土“帶刺”
溝槽回填用建筑垃圾,尖銳石塊頂著管子,通水后管壁彈性變形,過水斷面一會兒圓、一會兒扁,水壓跟著跳探戈。要求底部10cm細砂墊層,兩側回填中砂,頂部30cm內不得出現大于5mm的硬物,一鍬一夯,既護管又穩壓。
5. 管徑選型“拍腦袋”
設計師圖省事,把全屋25×2.3mm管一路通到底,同時開兩個衛生間,水量瞬間被“掐脖子”。按同時用水點法計算:廚房龍頭0.15L/s、淋浴0.2L/s、馬桶0.1L/s,三個點同時開,流量0.45L/s,25管流速飆到2.8m/s,水錘聲咚咚響。改為主管32×3.0mm、支管25×2.3mm,流速降到1.4m/s,水壓穩到像裝了個小型水箱。
施工完畢別急著貼磚,做30分鐘1.5倍工作壓力打壓測試,壓力表指針紋絲不動再回填。把這5個坑提前埋平,PE自來水管就能告別“情緒不穩”,讓水流像直線一樣聽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