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挖到一半,電信隊說路由不對;燃氣隊又嫌覆土不夠,現場直接撂挑子。”——做PE拖拉管頂管的人,幾乎都吃過協作單位“各唱各調”的虧。想把多頭隊伍擰成一股繩,先要把“誰該干什么”釘在墻上,再把“話該怎么傳”寫進流程。今天給你一套“職責表+溝通機制”雙件套,現場直接復制即可用。
一、先立規矩:一張表把PE拖拉管頂管職責劃到骨頭里
1. 業主方:提供地勘、地下管線一張圖,簽字確認后任何新增路由變更,48小時內書面回復,逾期視為同意。
2. 總承包方:統籌進度,每天17:00前發布次日《穿越作業令》,寫明起止樁號、管材型號、回拖壓力預警值;未發令,協作單位可拒絕進場。
3. 拖拉管專業隊:負責導向孔、擴孔、回拖三級質量控制,出現扭矩>設定值1.2倍時,立即停鉆并上報,擅自繼續視為違約。
4. 協作管線單位(燃氣、自來水、電信、電力):作業前24小時完成管線交底并派專人旁站;現場發現與圖紙誤差>0.3 m,有權叫停,但必須在2小時內給出新方案,否則每延遲1小時賠償5000元誤工費。
5. 監理:旁站記錄必須拍到“鉆頭出土+管材入洞”雙照片,缺一張即判定該段驗收不通過。
把這張表打印成A1海報,貼在入口門禁處,誰來簽字、誰拍照、誰賠錢的條款寫得明明白白,現場扯皮聲瞬間降一半。
二、再建通道:三步溝通機制讓信息零損耗
1. 日例會——15分鐘立會,站著開
每天18:00,入口集裝箱前,各隊負責人自帶《穿越作業令》回執聯,用“紅綠燈”匯報:
綠燈=按計劃;黃燈=有風險,需支援;紅燈=已停工。總包10分鐘內拍板,誰的問題誰領走,會議記錄發微信群“pe頂管作戰群”,30分鐘內未回復視為默認。
2. 節點碰頭會——關鍵工序前1小時
擴孔完成、回拖啟動、封孔注漿前三小時,總包自動觸發“節點碰頭”模板短信,協作單位若30分鐘內無回復,默認現場無沖突,事后不得追加要求。
3. 應急群——@兩次必須到場
現場任何一方發現異常(扭矩飆升、地面冒漿、鄰近管線外露),拍照+定位發“PE頂管作戰群”,@對應單位兩次,15分鐘內無人響應,總包可直接調用第三方搶險,費用在責任方當月工程款中雙倍扣除。規則提前寫進合同,法院已判有效。
三、實戰案例:48小時理順“五方亂戰”
山東某開發區DN630 PE拖拉管穿越110 m,原涉燃氣、軍用光纜、污水管、路燈線四家協作單位。按傳統做法,各家圖紙比例尺不一,現場交叉打架,曾停工7天。
啟用“職責表+溝通機制”后:
- 第1天上午,總包把五家圖紙統一轉成CAD 1:500,打印成透明膠片疊圖,沖突點當場用紅筆圈出;
- 第1天下午,日例會確定燃氣隊改線3 m,軍用光纜下沉0.5 m,路燈線臨時斷電,并寫入《穿越作業令》V2.0;
- 第2天,節點碰頭會在擴孔前1小時召開,監理確認軍用光纜旁站人員到場;
- 第2日晚,回拖完成,地面零隆起,五方在驗收單上簽字,比原計劃提前1天,節省臺班費4.6萬元。
四、工具包:直接復制帶走
1. 《PE拖拉管頂管職責劃分表》Excel模板,含自動計算誤工費公式;
2. 《日例會+節點碰頭會》會議紀要模板,Word格式,打印即可用;
3. 微信群命名及群公告范本,@兩次規則、15分鐘響應時限寫在前;
4. 應急電話排序表,按“現場→項目→公司→行業主管”四級升級,防止無人接聽。
結尾提醒
協作單位不好管,本質是“責任沒釘死、溝通沒閉環”。把一張職責表貼上門,把三步溝通機制寫進群,PE拖拉管頂管現場就能像流水線一樣順暢:該誰干、該誰說、該誰賠,一目了然。下次再有人甩鍋,你直接把表甩回去,半小時內就能讓他閉嘴。
.jpg)
